铝合金锡盐电解着色槽稳定剂的研究
施瑞祥
(广东南海光华铜铝型材厂)
国内铝型材电解着色以古铜、金黄和枣红色三种系列为主,其中以古锕色为最多。获得古铜色的溶液系主要有纯Ni盐或Co盐;Ni-Sn盐,纯Sn盐等,Co盐成本很高,纯Ni盐又有着色均匀性差,对杂质容忍度低,操作条件要求严格等弊病。目前,工厂实际使用的电解着色槽液都为纯Sn盐或Sn-Ni混合体系。由于空气中的O2和电极反应的作用,溶液中的Sn2+易于氧化成Sn4+,Sn4+进而水解成偏锡酸沉淀(SnO2•H2O)。这种水解产物呈胶态悬浮于溶液中,即使用精密过滤机也难将其滤掉,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严重影响着色质量。因此研究Sn-盐稳定剂,提高槽液寿命,改善着色均匀性是目前研究的一大课题。
1.锡盐着色液不稳定的原因及其危害
由标准电极电位可知:
Sn4++2ev=2Sn2 E0=0.15 V
O2+4H++4e=2H2O E0=1.23 V
根据能斯特方程:
由上式可知,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很大,表示发生此反应的倾向性很大。因此,在槽液中溶解的氧气的作用下,Sn2+极易被氧化成Sn4+。另一方面由于电极反应,当处于交流电正半周时,Sn2+也有氧化成Sn4+并发生水解的可能。
当pH>l时,生成的Sn4+极易发生水解
Sn4++H2O一一α-SnO2•H2O
α-SnO2•H2O+H2O --β-SnO2•xH2O
β型偏锡酸具有稳定的结构,不溶于硫酸、盐酸、硝酸以及氢氧化钠浓溶液中,当它作为分散相从溶液中析出时,有自发吸附溶液中带电离子以降低表面能的趋势。由于吸附,使分散相粒子带上相同的电荷,成为带电的胶粒。因为胶粒间的静电排斥作用,大大减少了粒子间相互碰撞聚集的可能性,使体系获得了动力学稳定性,形成了溶胶,除部分聚集沉积于槽底成为淤泥外,极大部分悬浮于槽液中,很难将其除掉,从而槽液日趋浑浊,性能恶化,即:
(1)着色均匀性下降、色差大。由于溶胶的生成,槽液的电阻显著增大,同时粘度增加,导致槽液分散能力严重下降,为此在料架的上下、左右两端的型材或者型材的外表面和内侧都容易造成色差,严重时呈阴阳色。另一方面,这种溶胶又容易粘附在电极表面,减少了电极有效活化表面积,使型材与极板的面积比例失调,加剧了这种疵病的严重性。
(2)在着色过程中有大量的氢气泡析出,型材下部或复杂的凹角等处,易产生未上色的白点、自斑或严重的气泡痕,或者由于溶胶导致槽液的粘度增加,氢气泡不易逸出,附着在表面及凹角部位形成气袋,造成上述疵病。
(3)由于粘度加大,溶液带出量增加,槽液药品消耗量增大、成本升高。
(4)由于β-SnO2.xH2O的大量积累,溶液越来越浑浊,着色合格率大幅度下降,甚至不能继续使用,常常要倒槽重配。虽然也陆续研究出了一些报废槽液的处理办法,但毕竟费工费钱。
2抑制Sn2+氧化、水解、稳定着色液的途径
抑制Sn2+氧化和水解的方法很多,主要有下列几种。
2.1 控制溶液的pH
在锡盐着色液中,一般都要加入硫酸,控制溶液的pH在0.5~1.3范围,通常以1左右为好。当浓度为0.01mol/L时,Sn2+沉淀的pH为1.7,Sn4+沉淀的pH为0.5。为此,当pH在1.5以上时,Sn2+、Sn4+极易水解成偏锡酸SnO2.XH2O沉淀。但硫酸也不宜加得太多,否则造成着色不均匀,色调易偏黑偏青,而且当工件停电和出槽时,硫酸高褪色快,操作者难于掌握,造成色差大。
2.2加入有机还原剂
目前,国内外电解着色溶液添加剂中普遍含有还原剂,其中以酚类物质居多,有酚磺酸、甲酚磺酸、萘磺酸以及苯酚类及其衍生物等。其它尚有抗坏血酸、异抗坏血酸、肼类物质、醛类物质等。近来,国外也有较多使用胺类化合物作还原剂的。还有报道含
结构以及含烯醇或羟基的,都有稳定Sn2+的效果。含烯醇或羟基的化合物,具有氧化还原作用,既易被氧气或其它氧化剂所氧化,也可被还原剂所还原。使用有机还原剂是稳定Sn2+最有效的方法。
2.3加入络合剂
加入络合剂的目的,一方面可以使着色均匀。因电解着色膜属于物理显色。在电场的作用下,当交流电负半周时,渗入氧化膜孔的Sn2+在膜孔底部被还原为金属Sn沉积下来,当处于交流电正半周时,沉积的Sn也不会再氧化成Sn2+进入溶液。当光线照射在Sn粒上时,产生光的散射,因而显示颜色。络合剂的加入使沉积的Sn粒结晶细致,颜色均匀,色底泛红黄美观悦目。另一方面由于络合剂的加入降低了溶液中游离Sn2+的浓度,使Sn2+不易被氧化水解。络合剂大都采用多羟基有机化合物或磺酸盐等。
2.4 加入另一类物质如Fe2+、Sn等
这些物质有Fe2+、Sn粉等。Fe2+更易与溶液中的O2反应•但溶液的pH应该控制好,Fe(OH)3的溶度积常数sp很小,当Fe3+积累到一定数量时,很容易生成Fe(OH)3,呈胶状沉淀,影响着色。加入金属Sn粉的作用是还原Sn4+。
Sn4+ +Sn 2Sn2+
但该反应速度慢、不彻底,锡粉亦易沉底,减弱了反应。目前用本法来稳定溶液中Sn2+的研究报道尚少。
2.5加入吸收O2或与O2发生反应的物质
上述Fe2+实际上就是一种优先与氧发生反应的物质,另一些吸氧剂目前正在研究中。这里所谓“吸”氧,其实是加入一种比Sn2+更具有还原能力的还原剂,使它优先与溶液中的O2发生反应。即
O2+Re(还原剂) Ox(氧化产物)
如苯酚、Fe2+、抗坏血酸等即属于这一类物质。这是出于吸氧剂消耗了溶液中溶解的O2,故使溶液中O2的浓度大为降低,从而稳定了Sn2+
2.6控制着色溶液的温度
Sn2+的氧化水解反应在较高温度下加速进行。为此,着色槽液必须进行温度控制,特别是在夏天和冬天,应该致冷或者加热。虽然着色溶液在30℃以上时,颜色的重现性好。但笔者以为,在工厂实际生产使用中,宁愿保持温度低一些,通常以25℃左右为好。当在10℃以上操作时,也没有观察到颜色有明显变化的迹象。温度过高时,上色速度太快,反不易控制色差,而且Sn2+氧化水解快,槽液加速变浑浊,稳定性下降。
2.7加入液面复盖掩蔽剂
为了减少Sn2+与空气中的O2接触,尤其是较长时间停工放置的槽液,槽液中如加入某些比重比较轻的憎水物质,液面上均匀复盖一层该种物质的薄膜。阻隔了空气中的O2,可达到减缓sn2+氧化的目的。
3防止Sn2+在电极上氧化的方法
Sn2+除了在溶液中与溶解的O2发生化学反应,氧化成Sn4+外,在电场的作用下,也易在电极上氧化成Sn4+。在pH低的情况下,该步是可逆反应。但如pH高。在电流正半周时氧化成的Sn4+立即水解生成SnO2.xH2O沉淀,偏锡酸形成后就很难溶解了。因此,为了防止Sn2+的电极氧化,常加入异菸酸。
异菸酸在阴极上还原产生自由基,进一步又可还原为水合异菸醛。这种物质很容易在正半周时再度氧化,除槽液带出掼失外,可以循环在电极上还原为异菸醛再在电极上氧化成异菸酸,有效地阻止了Sn2+在电极上氧化还原反应。不过笔者认为,Sn2+在溶液中变浑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空气中O2作用的结果,电极反应的影响较小,尤其是当酸度控制适宜时,实际上自身可以抑制。
4几种还原剂抗氧化能力的比较和筛选
上面提到,传统的锡盐溶液中,常加入酚磺酸类物质作为还原剂,但其稳定作用不是太好,我们对酚磺酸、甲醛、LS商品稳定剂作试验,其结果见表1。
表1 添加剂对溶液放置的影响,
添加剂 无 酚磺酸 甲醛 LS商品稳定剂
溶液放 1d浑浊 半年尚沫浑浊
置情况 2d严重沉淀 20d后浑浊 15d后浑浊 (未继续做)
*基础液:SnSO4 20g/L,*H2SO4 20g/L
从上表可知,酚磺酸可部份抑制Sn2+氧化,但不能阻止沉淀物的生成。S.Meibuhr曾经指出,酚磺酸与甲酚磺酸都不能与Sn2+生成络合物,不直接改变Sn2+的氧化过程,但能与Sn4+生成络合物,避免或减少沉淀物的生成,所以它的作用不太显著。因此.寻找、筛选作用效果好,尤其是选择多功能的Sn2+稳定剂,对稳定电解着色液,延长槽液使用寿命,降低生产成本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试验采用的基础液为SnSO4 20 g/L, H2SO4 20 g/L。为了加速氧化反应,溶液在鱼缸用袖珍气泵鼓气吹泡,每天24h 连续进行溶液外观变化情况见表2,溶液成分变化情况列于表3。
表2添加剂对着色液外观的影响(空气鼓泡)
序号 添加剂 溶液状况
l 某进口液剂 24h浑浊.96h沉淀严重
2 LS 酚1 96h 微浑,168h微有沉淀
3 抗坏血酸 24h 浑浊
4 1.1氨基苯磺酸 48h浑浊
5 对氨基苯磺酸 24h浑浊
6 AC-44 48h浑浊.微有沉淀
7 胺T-1 96h浑浊.168h少量沉淀
8 磺基水杨酸钠 24h浑浊
9 氨基醛类 48h浑浊
10 异菸酸 24h浑浊严重
11 肼类 48h浑浊
表3添加剂对溶液化学成份的影响(空气鼓泡)
序号 添加剂 溶液成份变化
l 某进口液剂 96h后SnSO4 16.2 g/L. H2SO4 22.5 g/L
2 LS 酚1 l68 h后SnSO4 l9.76 g/L,H2SO4 20.7 g/L
3 抗坏血酸 48h后SnSO4 9.8g/L,H2SO419.9g/L
4 1.1氨基苯磺酸 96h后SnSO4 17.5 g/L,H2SO4 l9 g/L
5 对氨基苯磺酸 96h后SnSO4 15.8 g/L,H2SO4 21 g/L
6 AC-44 72h后SnSO419.8 g/L,H2SO4 18.7 g/l
7 胺T-1 72h后SnSO4 l9.8 g/L,H2SO4 22 g/L
8 磺基水杨酸钠 96h后SnSO4 16 g/L, H2SO4 21g/L
9 氨基醛类 96h后SnSO4 18g/L,H2SO4 16g/L
10 异菸酸 沉淀严重.分析不准
11 肼类 96h后SnSO4 18.5 g/L H2SO4 22 g/L
5结论
1.目前各厂使用的着色稳定剂中,有一些稳定效果好,但另一些添加量大效果较差。某些进口添加剂成分复杂,大都不给分析方法。生产时间一长,很难知道溶液中确切的成份和浓度。
2.试验证实,某些酚类物质如LS-酚1稳定效果显著。但几种还原能力不很强的胺类物质却对防止Sn2+氧化和水解有特效,可能这类物质既是还原剂又是Sn2+、Sn4+络合剂的缘故。
3.生产中既希望着色溶液寿命长稳定性好,同时亦要在生产过程中分散能力好,颜色均匀一致。试验证明采用一种添加剂往往很难满足要求,故常常采用几种物质混合成着色稳定剂,添加后效果明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