铝阳极氧化缺陷产生的工艺因素
铝阳极氧化缺陷产生的工艺因素
朱祖芳
(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市 100088)
【摘要】 铝合金阳极氧化的缺陷既有合金材料本身的原因,又与阳极氧化的工艺因素有关。从阳极氧化过程中的各个工序,即(1)挂料,(2)脱脂,(3)碱洗,(4)清洗,(5)阳极氧化,(6)染(着)色,(7)热封孔和(8)冷封孔的工艺因素出发,阐述了产生表面缺陷的可能性。
铝阳极氧化膜的缺陷一直是工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。因为缺陷不仅影响产品质量,降低产品的档次,而且有时不得不返工,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成本。首先应该指出的是,铝阳极氧化膜缺陷即便是在阳极氧化之后才被发现,也可能不是阳极氧化处理失误所致。究其原因,除了阳极氧化工艺之外,可能还与铝锭和原材料的品质、熔铸工艺(包括晶粒细化剂、清洁剂的使用)、挤压工艺、模具质量,甚至与搬运、储存和保管有关系,必须认真鉴别。令人遗憾的是,阳极氧化的技术人员常常疏于冶金、压力加工和金属学的知识,因此必然在探查缺陷成因和采取防范措施时有许多困难。笔者根据我国建筑铝型材阳极化生产普遍出现的问题,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,按照阳极氧化的工艺顺序,对(1)预处理,(2)阳极氧化,(3)染色和着色以及(4)封孔过程中发生的缺陷,分别叙述工艺因素的影响。
铝阳极氧化膜的缺陷识别显然不可能排除使用“直观”方法,即根据经验直接确定缺陷的本质,而不必进行系统考查。不论你是凭经验直觉判断还是进行系统的实验,我们首先应该回答和确定下列问题。
(1)缺陷是存在于阳极氧化膜的下面或基体表面,还是在阳极氧化膜的内部?
(2)缺陷是与封孔不良有关系,还是在氧化膜表面之上的沉积物?
确定缺陷来自基体而不在阳极氧化膜的内部或表面,可以采用剥离氧化膜的磷、铬酸溶液,将阳极氧化膜用化学剥离法去除后再观察。
来自基体金属的缺陷,可能由于材料遭受到现场腐蚀、挤压不当、铸造不良所致。来自阳极氧化膜内部的缺陷可能涉及到阳极氧化、染色和着色等过程。缺陷处于阳极氧化膜表面则与封孔等因素有关。而缺陷处于阳极氧化膜下面而又不在基体金属内时,则一定与机械预处理、清洗、碱洗、增光(如化学抛光)等工艺有关。
缺陷类型实在太多,原因也较复杂。同一种外观缺陷,可能来自不同的原因。如氧化膜发暗,其原因可能是:(1)材料内在因素,由于冷却速度太慢等原因存在细小的第二相沉淀,在阳极氧化过程中,这种沉淀粒子掺入氧化膜,造成发暗发灰;(2)槽液污染因素,硫酸电解液中存在重金属离子,如Cu、Fe、Mn和Ni等;(3)工艺因素,氧化电流密度>1.0A/ dm2,膜厚大于15µm,也会影响光亮度或加重发暗。另一方面,不同的外观缺陷,也可能来自同一原因。金属间化合物的沉淀析出,可能出现外观发暗,也可发生白斑或黑斑等。因此,要在一篇短文中逐一介绍和分析缺陷及其成因,并一一提出防止办法,是相当困难的。笔者在此仅分析阳极氧化的工艺因素引起的缺陷。常见缺陷的类型、成因和防止措施另文介绍。
缺陷的发生往往由于工艺规程不全,操作不规范,工厂管理不严,技术水平不高和后勤辅助不够等因素造成。因此,强化管理和优化人员是关键性因素。从铝型材阳极氧化工艺分析,各工序的工艺和参数的失误就是缺陷发生的原因,下面从各工序的工艺失误出发介绍缺陷产生的可能性。
1.挂料问题
(1)型材挂料密度太高;
(2)处理过程中气体逸出不畅;
(3)型材挂料电接触不紧密;
(4)挂料中未正确安排有效工作面;
(5)用钛夹具夹挂铝型材阳极氧化;
(6)如使用导电性比铝合金更好的夹具,夹具比型材更易氧化。
2.脱脂清洗问题(使用脱脂剂而不是酸脱脂的情况)
(1)去除抛光残迹不净;
(2)存在混合氧化物膜(含镁合金);
(3)使用不合适的清洗剂——不能去除污迹;
(4)未保持清洗槽的正确浓度和温度;
(5)把已沉淀出来的固体物搅拌起来;
(6)槽液水平面未保持好(脱脂槽常有大量表面泡沫)。
3.碱洗问题
(1)抽气系统不良,造成碱雾浸蚀;
(2)型材入碱洗槽之前,遭受溅出碱液的浸蚀;
(3)返工而重新氧化的型材由于脱膜不完全,造成不均匀的阳极氧化膜;
(4)型材挂料太密,碱洗放热反应导致型材表面过热;
(5)碱蚀温度太高引起在转移过程中发生浸蚀流痕;
(6)由于碱槽液铝含量和碱槽温度变化而影响碱蚀速度;
(7)不能保持正常碱蚀时间;
(8)存在混合氧化膜(如Al2O3和MgO);
(9)碱蚀槽中存在锌;
(10)型材在碱蚀前己存在腐蚀。
4.水清洗问题
(1)清洗水不搅拌或搅拌不足;
(2)溢流管阻塞;
(3)清洗不够彻底导致下一个槽子污染;
(4)型材与槽子之间的电偶电流或杂散电流引起点蚀;
(5)重金属或氯化物沾染。
5.阳极氧化的问题
(1)空气搅拌设计不良,导致槽液搅拌不均匀;
(2)搅拌所用的空气量无控制(过小或过大);
(3)阳极氧化槽液冷却不够;
(4)同一挂料中有不同成分铝合金型材,导致膜厚变化;
(5)氧化槽液中存在重金属污染( Fe、Cu);
(6)型材与夹具,或料架与母线之间电接触不良;
(7)阴极面积(如使用铅衬里)太大;
(8)由于电接触面发生腐蚀而使母线和阴极处电阻过大;
(9)恒电压阳极氧化而不是恒电流密度阳极氧化。
6.染色(着色)问题
(1)外观不均匀:夹不紧;清洗不净;碱蚀不匀;1/4型材膜厚不均匀;1/2阳极氧化搅拌不够;3/4阳极氧化批次之间的变化。 (2)色差较大:着(染色)色时间短不好控制;pH值不合要求(一般太低);温度控制不好;1/4染料浓度低;1/2染料破坏造成色差;3/4槽液受重金属污染;溶解的硬水盐类(Al和Ca盐)的影响。
7.热封孔的问题
(1)封孔槽水中的二氧化硅大于10ppm;
(2)封孔槽水中磷酸根大于5 ppm;
(3) pH值太低(最佳值5.5~6.5);
(4)封孔槽水温太低;
(5)封孔时间太短。
8.冷封孔的问题
(1)冷封孔中,由于封孔反应使铝盐不断增加(最高不应超过200 ppm);
(2)槽液受铁(锈)、铜或锌(大于50ppm)的污染;
(3)使用钠盐或钾盐调整pH值,则钠和钾(< 8g/L)的增加会产生起粉;
(4)保持正确的镍含量和镍与氟的比例(应由生产厂提供最佳值);
(5) pH值太低或太高。
以上从工艺因素的控制方面介绍如何防止缺陷。笔者将在“铝阳极氧化膜的常见缺陷、成因和防治措施”以及“熔铸和挤压对铝材表面缺陷的影响。”两文中,继续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的实例,逐一深入地予以介绍。